您的位置: 首页  援疆干部风采

丝路梦 援疆情 ——记陕西师范大学援疆干部、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子伟

发布日期: 2020-07-09   浏览次数 409

2017年8月的盛夏,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高子伟同志带着党组织的期望和重托、带着对新疆人民的真情厚爱、带着对援疆事业的无限忠诚来到新疆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自此以后,这位来自三秦大地的陕北汉子与新疆这颗丝路明珠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新疆师范大学工作以来,高子伟同志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分管学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援疆期间,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援疆心,做好援疆人,干好援疆事,为促进学校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诠释了“来疆为什么”,以务实的责任担当践行了“援疆干什么”,以挥洒的激情汗水总结了“离疆留什么”

倾心奉献付真情,牵线搭桥援边疆

初来乍到,还没克服水土不服,还未适应新的作息习惯,高子伟副校长便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中去,并以“融入、奉献、促进、纽带”自励自策。

学位点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调研,他了解到学校博士学位点申报工作困难重重。为此,他主动想办法、转思路、出实招。他利用个人学术影响力,聘请内地高校专家来学校指导;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带领学校团队字斟句酌地重新修改申报材料。他带着大家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多方寻找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申请获得到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搭建了更高更新的平台,为吸引高级人才和稳定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书记、校长兴奋地说:“没有党中央的援疆政策和这些援派高校为我们派来最好的援疆干部,就没有新疆师范大学的今天!”。

在对口支援与合作共建方面,为充分发挥内地高校的资源优势,他提出“包建学院、包建学科、包建平台”的工作思路,并率先垂范,带领和鼓励全体援疆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建立新疆师大与8所援派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2018年,为了用足用好援疆政策,身患感冒的他一路打着吊瓶走访多所内地高校,宣传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宣传新疆的“大美”,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援疆工作,带队与8所援疆部属高校一一签订校际、学院间的合作协议共计15项,为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学历提升、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拓宽了新的渠道。

两校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他用自己的真情感召自己周围的家人朋友,让内地有识之士了解新疆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他主动和陕西师范大学校友会负责人沟通,牵线搭桥,邀约香港热爱教育事业的慈善家何崇本先生两次到新疆实际考察,2018年突破性地为学校争取到何崇本教授捐赠的资金20万元,并先后设立“何崇本奖学金” “何崇本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2019年在持续获得何崇本先生资助的同时,又获何崇源先生、韩良英女士捐赠27万元(第一期),并设立“咏虹助学金”,用于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发展的重大突破。

履职尽责谋发展,注重落实促长效

高子伟副校长坚持把援疆工作视为报效祖国、发挥才干的重要阵地,真正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倾心倾力,创新奉献,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深刻影响着身边的师大人,他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等工作的指导将对新疆师范大学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建立学校学科阵地管理的常态化机制,开展两轮学科建设专题调研,审视发展短板,寻求破解良策。修订学科重点岗位管理和学科重点岗位负责人管理办法,牵头制定扩大师范生比例和培养规模的建议方案,不断促进学科内涵发展。同时精心谋划,全心投入,加强论证,使学位点建设工作得到跃升。除成功获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外,还获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就连2015年被亮“黄牌”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也在2018年通过复评审核恢复招生。今年,在援疆期满的前夕,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位点申报工作中去,指导各学科做好迎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准备,为新疆师范大学的学科发展“站好最后一班岗,放好最后一趟哨”。

赴学院调研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分管学校科研工作以来,针对学校科研整体滑坡的现状,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激发科研内生动力。在平台建设方面,制定管理办法,提升平台使用效率。在项目申报方面,推出“激励+督察”机制,使学校2020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比上年分别提升了164%和92%。在科研产出方面,2019年至2020年6月,学校共立项各级各类课题9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经费总额达到107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80篇(其中SCI论文39篇、E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15篇),研究报告被省部级领导批示、被国家级政府部门采纳。

在高子伟副校长看来,研究生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领导权,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他按照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的要求和学校党委的安排部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审查长效机制,加强教材教学、科学研究和导师政治审查把关,完成各项政治审查任务,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同时,他提出“2343”生源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强化指标分配办法,引入动态调整与竞争机制,学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用信念守护初心,以实践诠释使命

来到新疆后,高子伟副校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认识教育援疆的特殊意义以及当前做好新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以自身言行、政治担当践行了援疆干部的神圣使命。他定期召集新疆师范大学所有援疆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会,不断强化对教育援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探讨援疆工作的新思路,时刻保证援建工作不懈怠、服务新疆教育守初心。

刚来新疆不久,高子伟副校长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在南疆多了一户维吾尔族亲戚。2017年12月9日,高子伟副校长第一次到喀什莎车县孜热甫夏提乡“走亲戚”,他精心准备了礼物,给亲戚阿卜杜威力一家带来了陕西土特产,还给他的两个小孙子准备了《新华字典》和儿童读物,结亲的一周时间里,他和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帮亲戚劈柴生火、喂牲畜、辅导孩子学习,“小家伙们真聪明,国语说得也好,发音很标准,每天都背一首唐诗。”高子伟副校长忍不住夸道。

辅导孩子们学习

当时恰逢孜热甫夏提乡的巴扎日,阿卜杜威力打算去巴扎上卖批发来的衣裳,高子伟副校长听说后,就和阿卜杜威力一起去巴扎帮忙。站在摊位前,他用才学会的维吾尔语帮着阿卜杜外力一起吆喝:“开另拉,开另拉(快来,快来)!”不知不觉卖出去了好几件毛衣。

后续每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周活动,高子伟副校长都会用心地准备礼物,尽心尽力地去帮助阿卜杜威力一家,耐心地辅导阿卜杜外力两个小孙子学习,他说:“我们的结亲干部诚心诚意地为亲戚扶贫解困,亲戚才会真心实意地拿我们当自己人接待。就算我以后结束了援疆工作,也会经常联系我的兄弟!”

痴心不悔援疆路,一生一世新疆情

由于新环境的气候变化、数月的奔波劳顿、超负荷的工作,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他一直处于感冒状态,但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住院治疗,结果肺部因感染病毒太久导致患上了慢阻肺,如今长时间说话嗓子会有些哑,有时突然就喘不上气来。同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的妻子石晓雯老师得知这种情况,放下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来到新疆师范大学和他一起援疆,在石老师的支持陪伴下,高校长的心肺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免疫力明显增强,有效保证了他三年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研究生作报告

石晓雯老师也是博士,具有高级职称,是陕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在新疆师范大学三年,她担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专科生的教学工作,长期奔波于文光和温泉两个校区上课,但她毫无怨言,反而针对授课班级多、班级规模大、民汉学生合班授课等问题,更加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石晓雯老师在温泉校区上课

高校长夫妻来援疆前,年近九旬的岳母是和他们一起住,妻子来援疆的第二年,母亲由于疏于照料不慎摔了一跤,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件事也成为夫妻俩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歉疚。尽管如此,他却说:“我们只是短暂的援疆,很佩服新疆的同志,身体好像是钢打铁铸的,尤其是长期坚持在一线的干部群众,他们为这片土地付出了太多,我们非常感动。”

三年援疆,高子伟副校长不顾身体安危为新师大搭建了学科平台、别无他求真心与内地学校交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心系新师大学子真情吸引捐资设立慈善助学基金。正如他分管部门负责人对他的评价:“他工作严谨、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他能深入研判各项分管工作的现实需求,为新师大的发展倾心倾情,敢担当、能干事”。

三年援疆路,一世新疆情。转眼到了2020年的盛夏,离别在即,回顾援疆工作,高子伟副校长欣慰的是为新师大事业的发展挥洒了辛勤的汗水,为促进新师大和陕师大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动情地说:“援疆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将永远关注和支持新疆的安定、团结、发展,关心和牵挂我生命中的新疆师大!”。